小型合成氨廠吹風氣回收系統(tǒng),是20世紀90年代初在二煤變一煤的技術改造中建造的。廣西玉林化肥廠造氣吹風氣回收系統(tǒng)的全套技術和設備均由鍋爐廠提供,由于設計方案的重點放在吹風氣單獨燃燒上,忽視了配套沒備和工藝條件等技術問題,導致裝置投產后效果不理想,蒸汽過熱器壽命短的問題尤為突出,其使用時間最長為半年,最短僅為2周,嚴重影響造氣發(fā)生爐半水煤氣的產量和質量。鑒于此,筆者在原設計和使用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蒸汽過熱器,使用3年不曾更換,初步解決了蒸汽過熱器使用壽命短的難題,F(xiàn)撰寫此文,擬拋磚引玉,供同行參考。
1 吹風氣回收系統(tǒng)工藝流程、指標與設備
1.1 工藝流程
造氣吹風氣回收系統(tǒng)工藝流程見圖1。
(1)來自合成系統(tǒng)的放空氣、弛放氣進入組合水封,與來自空氣預熱器的熱空氣混合,沿切線方向進入燃燒爐內燃燒,使燃燒爐保持一定的溫度。來自造氣工序的吹風氣經(jīng)除塵器除塵后,與來自空氣預熱器的熱空氣混合,徑向進入燃燒爐內燃燒。
(2)燃燒后的高溫煙氣從燃燒爐的側下部出來,經(jīng)蒸汽過熱器進入水管式廢熱鍋爐,與廢熱鍋爐內的水進行熱交換而降溫,供廢鍋產生蒸汽后,煙氣經(jīng)過空氣預熱器進一步換熱降溫,再由引風機引出,送入煙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