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煤氣化工序正朝著前景更為廣闊、競逐益發(fā)充分的巨型商業(yè)環(huán)節(jié)演進。作為煤化工最重要的投資環(huán)節(jié),氣化設備的風險與機遇也變得愈發(fā)難以界定。
從貴陽出發(fā),沿著彎曲的山間高速路一路向北,約一個小時即可抵達開陽,路兩邊的喀斯特地貌不斷地涌向眼前。上千年沉積而成的特殊地貌,孕育了地下豐富的礦產資源,吸引了大批的淘金者,也將偏僻的西南小鎮(zhèn)帶入快速的工業(yè)化時代。
開陽是國內少有的磷和煤炭資源富集區(qū)。在當地,圍繞磷礦開發(fā)和加工的民營企業(yè)早已興起。更為重要的是,連通上下游的龐大產業(yè)機會讓國內能源巨頭也將觸角延伸至此,同時也為各路技術設備提供者提供了一個競逐的絕佳試驗場。
山東老牌國企兗礦集團便是其中之一,并將開陽作為其企業(yè)增長的主要戰(zhàn)略增量之一視之。在和當地政府協商下,兗礦集團煤炭合成氨項目在此落定,為下游企業(yè)加工磷肥提供原料。
雖然從2005年開始,兗礦在開陽的煤化工項目便已規(guī)劃完成,2007年與德國科林公司簽訂氣化技術轉讓合同,而后的兩年間一直在消化科林技術,但項目一直拖到2010年才得以開工建設。與此同時,與開陽項目一起被拖累的還有德國科林公司。作為煤化工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氣化技術專利商,科林公司從2005年也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并在開陽項目的競標中一舉拿下訂單。令當時的科林高管沒想到的是,雖然早早在中國斬獲了業(yè)績——2臺400WMth氣化爐(日投煤1500t級),卻在7年后才打通流程,穩(wěn)定生產。
在開陽項目艱難開工的幾年間,中國煤化工產業(yè)發(fā)生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一時間,以煤制氣、煤制油、煤制烯烴為代表的新興煤化工在中國遍地開花,而作為現代煤化工工業(yè)流程中必經且投資最高的氣化市場,也吸引了各路設備商的進駐。
2012年,德國科林公司受生物質制油項目資金鏈斷裂的影響,進行了資產重組,新的科林公司剝離了生物質制油和機械加工等業(yè)務板塊,保留了煤氣化和褐煤干燥等核心業(yè)務和技術骨干,而新科林公司的實際控股人也由原來的德國大眾集團、寶馬公司等股東,變?yōu)榫哂兄袊Y本背景的投資人。
在接手科林之前,單育兵一直從事煤炭設備的相關貿易,正是看中了巨大的市場機會以及對德國技術的信任和了解,他聯合了幾個投資人買下了德國科林公司。在買入科林之后的一段時間內,單育兵頻繁往返于中德之間,對科林公司氣化工藝包進行理解、吸收,并積極地在中國尋找合適的代工伙伴。
和科林公司一樣,看好國內的氣化市場的,還有各路能源巨鱷,其中有德國電力設備巨頭西門子、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殼牌等,雖然氣化業(yè)務在他們龐大的業(yè)務版圖中只是冰山一角,但在氣化領域的投入絲毫不亞于傳統(tǒng)行業(yè)。讓這些設備商看中的是,正是氣化在整個煤化工產業(yè)鏈條中的投資比重以及未來廣闊的市場前景。
據北京杰斯菲克氣化技術有限公司(神華寧煤與西門子合資)技術部總經理霍錫臣介紹,氣化設備投資大約占到整個煤制氣項目投資比重的30%-40%,占煤制油項目總投資20%左右。
而根據規(guī)劃,2015年煤制天然氣產量將達到180億立方米,2020年煤制天然氣產量500億立方米。2020年煤制油產能將達到3000萬噸。
毫無疑問,如果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