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東兗礦集團、兗州煤業(yè)和陜西延長石油共同投資的百萬噸級煤制油項目——陜西未來能源宣布將開啟一期后續(xù)工程,該項目一期初期設計年產能115萬噸油品,概算投資164.06億元,已經宣告達產達效。
據悉,該項目二期工程會將產能擴充至400萬噸/年,其裝置依然與一期一樣采用費托合成裝置,預計投資將達到698億元。未來能源總經理孫啟文告訴記者,正在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投資建設。
一期后續(xù)項目的配套煤礦為西紅墩煤礦,設計規(guī)模為1000萬噸/年,建設地點位于陜西省榆林市。
作為一個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大國,如何利用好國內的煤炭資源是中國政企各界一直孜孜研究的命題,但在煤炭黃金發(fā)展的十年中,高昂的煤炭價格并不能夠支撐以這種能源為原料制造石油。
自從煤炭行業(yè)出現產能過剩以后,煤炭企業(yè)從各種技術入手開始尋求新常態(tài)下的轉型解決方案,各類煤制烯烴、煤制氣和煤制油紛紛上馬,但同期原油價格也出現跳水,讓這些高投資項目瞬間遭遇了低油價的競爭,成為業(yè)內爭議的重點話題。
去年底,國家高層對神華寧煤煤制油項目進行批示,讓近年來煤制油項目所受到的質疑聲暫歇,但如何選擇未來的道路,依然是他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技術基本成熟
截至目前,中國共有6個已經建成的煤制油項目,按照工藝區(qū)分的話,分為直接煤制油和間接煤制油兩類,其中直接煤制油產能108萬噸,間接煤制油產能565萬噸。
上述陜西未來能源的項目即屬于中國第一個百萬噸級別的間接煤制油項目,于2015年8月建成投產,而目前該類別產能最大的是神華寧煤的項目,年產能為400萬噸,于去年底建成投產。
作為能源轉化的一種技術——....